11月27日至12月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广东站)"在广州举办。新编大型现代粤剧《惊蛰》作为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广东站)"的作品将于12月4日、5日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连演两场。
呈现广东现实题材创作的丰富样态
此次展演作品多以体现改革开放伟大历程为主要内容,涵盖舞剧、话剧、器乐剧、音乐会等艺术样式以及粤剧、潮剧、雷剧、山歌剧等戏曲剧种,以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呈现广东现实题材创作的丰富样态。
粤剧《惊蛰》由东莞市长安镇政府、东莞市长安镇文体局、东莞市长安镇文广中心、东莞市长安戏剧曲艺协会联合出品,著名粤剧编剧黎嘉飞、东莞粤剧文化名人李应梅联合创作;国家一级导演王佳纳任总导演;著名粤剧导演黎锡坚任执行导演;国家一级编舞张瑀航任舞蹈设计;国家一级演奏员卜灿荣任音乐、唱腔设计;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硕士陈昊桥任舞美设计;国家二级灯光设计孔庆潮任灯光设计。
本剧在编导、配器、音乐、灯光、舞美、表演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将话剧的写实与戏曲的虚拟相结合,使传统戏剧更有可看性,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从2018年10月下旬至11月,本剧先后已在东莞文化馆星剧场、中堂、虎门等地展开惠民演出。
东莞原创大型现代粤剧《惊蛰》演出剧照
《惊蛰》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致敬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东莞长安涌现过无数的改革者,大型现代粤剧《惊蛰》的故事,正是从这些改革先行者的动人故事中提炼而成。剧中主人公的身上无不闪耀着改革先行者的光辉形象。该剧通过真实的故事,虚拟的人物,再现了东莞长安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从昔日的外逃重镇,到投资热土的蜕变。
出品方表示,今年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现代粤剧《惊蛰》,在创作题材上以改革开放前夜及黎明为时间节点;以反映东莞长安人如何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建设美好家乡。这不但是让现在的年轻一代了解到他们的前辈是如何在党的领导下,为建设美好家乡,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更是对改革先行者的致敬。
有专家认为,粤剧《惊蛰》主题鲜明,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东莞长安人谋新求变的精神,更反映了在共产党人领导干部的带领下,长安从当初的贫穷落后到如今富裕幸福的奋斗历程。故事不仅仅体现了长安精神,也是东莞乃至广东的创业奋斗史的缩影。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创编这部剧,不仅是对改革先行者的致敬,也是传承艰苦奋斗精神的一种激励和艺术再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话剧的写实与戏曲的虚拟相结合
东莞原创大型现代粤剧《惊蛰》演出剧照
据悉,《惊蛰》剧本创作历时一年多。其间,编剧们查阅了大量资料文献。为符合现代审美,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创作编导团队在编导、锣鼓、音乐、灯光、舞美、表演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以话剧的写实与戏曲的虚拟相结合,使戏剧呈现环环相扣、节奏紧凑。
"改革开放40年,无数人受益,我也是如此。我觉得这个剧要有核心,一号人物一定要能闯、有思想,带领人们走向幸福。"导演王佳纳表示和编剧合作很好,"一起研究,把想法摊出来,改了十几稿。演员很年轻,平均年龄不到25岁。他们的排练非常辛苦,但在舞台上的呈现让人满意。"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对该剧也给予了充分好评,她表示:"现代戏很难写,但长安粤剧团一直致力于打造现代戏,让我心生敬意。该剧的题材抓得好,充满时代感、正能量,反映了东莞长安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变化。台上演员也非常认真、投入。"倪惠英表示,《惊蛰》完全可以打磨成一部精品。
长安粤剧团成立26年来,一直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和创新,注重"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兼容,致力于创编现代粤剧,并且取得了优异成绩。2017年《浴火凤凰》获得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戏曲类剧目二等奖第一名。(何秋聃 毕中林)
链接:东莞原创大型现代粤剧《惊蛰》剧情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东莞长安这个历来是大耕大种的产粮区,却是一片荒芜,水草丛生,老弱妇孺们无助地望着这一切暗自叹惜。
因为,他们实在无法也无力去耕耘这片沃土,更可悲的是他们区所剩为数不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却乐此不疲地奔波在国境线上,他们分为二派,一方象潮水般涌向境外,一方象抗洪勇士,誓死要堵住这股浊流。
面对长安的现状,以郭山河为代表的一群年轻区干部,陷入了迷惘与沉思中,而无法解开长安的困局。
此时,一位刚从省里来长安视察的老书记,以"洪水来时,是应该堵截,还是疏导"这个自然现象来引导他们,让这群年轻区干部认识到只有"家乡水暧,游子才能回归"的道理。
1978年,为促进国家经济复苏,中央实行经济改革开放。长安沸腾起了,以郭山河为代表的一群区里的年青人,积极投身到这个火红的年代,开始筹划着各自的未来。
有人为建设家乡坚守在长安这片热土;有人为快速致富外出经商;有人为爱情选择留;有人为爱情选择走;长安卷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大潮中,一群本来青梅竹马、相亲相爱的年青人,陷入了情感危机……
长安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迅速蜕变,在经历了"土地承包责任制""调整农业布局"的改革后,郭山河这个永远不安于现状的年轻书记,为彻底改变家乡的贫困现象,提出了"工业化、城镇化,向第三产业转移"的宏伟规划。
然而,由于新旧观念的冲撞,让郭山河、戴业成这对从改革路上一路走来的"好兄弟,好战友"产生了矛盾……
经历了重重险阻,长安终于成功地向"工业化、城镇化"迈开了坚实的一步。改革初见成效,往日的外逃重镇,变成投资热土,当人们庆祝胜利的时候,郭山河又提出了新的未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