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挥软文化硬实力推进文化扶贫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发布时间:2019-01-29 17:38

  中国文化观察网讯 (郭志清 王焕伟) “扶贫不光要‘扶智’,更要‘扶志’,让贫困群众具备脱贫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知识和技能不断创造财富,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才是关键之处。”如何做到“智志”双扶?1月28日,正在参加山西省“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就文化扶贫建言献策,既分享了可复制的脱贫经验,也提出一些好点子、好建议。

  山西省政协委员、晋中市艺术学校副校长刘丽玲通过总结部分地区多年来的扶贫开发实践认为,要想根治贫困,对贫困主体——“人”的思想观念展开“精准扶贫”不可或缺。对此,刘丽玲建议,将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诗朗诵、歌曲、当地民间艺术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扶贫汇演,传播先进文化。此外,应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打破“贫困文化”固有的平衡与封闭,不断增加公益性文化投入力度,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和提升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准。

  来自岚县岚城镇城内村的山西省人大代表袁建华则希望能将非遗和扶贫联系起来,通过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把手工艺人们集结起来协同发展,将非遗项目转化为艺术产品,让更多人有能力靠手艺吃饭。”袁建华说:“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应该承载很多功能,既传承和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对贫困地区的贫困户进行扶持,给他们就业和学习的机会。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组织非遗手艺培训,帮助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习非遗,掌握相关技能,并由专家团队,对非遗产品进行专业设计和改造提升。”袁建华说,贫困户在学会一技之长的同时,应该最大限度地使技术变成产品,而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会为他们搭建平台,电商企业可以通过订单生产、以销定产等方式,帮助销售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生产的非遗产品,形成扶贫就业、产业发展和文化振兴的多赢格局。

  山西省人大代表、平朔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喜贵建议推动文化旅游与扶贫工作融合发展,走文化旅游扶贫之路。他说,“山西贫困县大多地处偏僻,保存着相对完整的古村落、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和人文自然生态环境。整合开发这些地方的文化旅游资源,既可丰富和提升山西旅游产品数量和品质,也可推进旅游扶贫进程,更符合‘五位一体’战略实施,可为贫困地区注入市场活力和自身造血功能,使他们在经济上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早脱贫、精准扶贫。”为此,王喜贵建议由政府主导,委托国内实力强的规划设计部门编制文化旅游融合及文化旅游扶贫专项规划,紧密结合各区域旅游资源,推进“一县一业、一乡一色、一村一品”的差异化文化旅游发展。深入挖掘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挖掘平朔安太堡矿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工业文化;整合右玉文化资源,创建红色旅游扶贫示范区和红色旅游扶贫示范村。同时,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发展智慧旅游,开展“旅游+互联网+电商”创新成果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等。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Copyright © www.fstt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是智库成都文化研究院、国智智库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公网安备 51010602001724号  蜀ICP备17030312号-8  邮箱:editor@fsttcn.com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可信网站认证    公安备案图标   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