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张燕姝的人,都说她堪称高知女性的典范。她从东莞中学毕业,在清华大学和伦敦大学巴特雷特建筑学院学成归来后,投入到东莞的城市建设中,在这座她熟悉和热爱的城市中,挥洒着青春与智慧。
从小喜欢画画,因为老师的一句"你可以读建筑系"而受启发,选择了建筑学这个在一般人看来不那么"女性化"的专业。而在未来多年的工作中,张燕姝一直都很庆幸当初的无心之选成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
也许是从事建筑设计的原因,在她身上,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谈及专业时的冷静、理性和专业,以及与人相处时的温柔、诚恳和天真。对美的倾慕,对理性的追求,对他人的关怀——这三种特质,让张燕姝在建筑和城市设计的道路上,走得投入又坚定。
高考往事:报考清华建筑系,选择一生的事业
1993年初,张燕姝随着父母从重庆迁居到东莞,入读东莞中学。成绩优异的她很快适应了全新的学习生活,学会粤语,融入集体,参加各种比赛和校园活动,还当上了学生会副主席。
"在莞中读书的四年半,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而最重要的,则是她高考的时候,选择了建筑学作为自己的未来学习方向。
那个年代,东莞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而刚落成不久的体育馆建筑群,算得上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标志性建筑了。张燕姝回忆说,在东莞体育场看足球赛的那个夜晚,站在外围的平台上,看着华灯初上的城市,不远处游泳馆、篮球馆的轮廓在暮色中鲜明又宏伟,让她感受到一种震撼。从此,"未来我能否学建筑"这个念头便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高二下学期的一天,她在草稿纸上随手画的涂鸦被物理老师看到,"你画画得挺好的,可以读建筑系!"老师一句有意无意地鼓励,却为她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那一年,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在广东只招收2个学生。"早知道这么难,我肯定不报了。"张燕姝开玩笑说,那时候,高考还不像现在这么受关注,报考志愿也没有这么多海量信息可参考。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填写了志愿,经过一番考场上的厮杀,梦想终于成真。
很多人都问过她,作为一个女生,为什么要读建筑系?张燕姝说,"女生一般不学建筑"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建筑学不是搬砖,而更多的是设计、是美的感受和传递。"我们班27个人,女生就有12个,在清华里算是性别非常平衡了。建筑学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是工科,在欧美的传统教育体系中却往往属于艺术学院,因为优秀的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我们设计实用的、舒适的空间,同时给使用者以美的体验。物质的部分,需要力学、材料学、水电气声光多种技术的支持,但在精神的层面,对空间的认知、对流线的把握,对体量、颜色的掌控以及对精神场所的塑造等等,都需要用到更偏艺术的思维。"张燕姝说,这两方面刚好都是她喜欢的内容。
(张燕姝设计建筑作品效果图)
(张燕姝设计建筑作品效果图)
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越久,她就越热爱这个行业,因为她更深刻地感受到技术、艺术和人的关系:"从图纸到现实,我们关注的不能仅仅是稳固的结构和好看的外观,建筑师还需要处理各种关系:设计师与业主的关系,建筑空间与人的关系,建筑物和社会的关系。"每次设计作品时,她都会花很多时间去沟通、观察,尽量了解每一位和这个建筑相关的人的需求。比如一间学校,要考虑到每一个建筑物使用者的感受,校长、老师、学生、清洁工和食堂阿姨,每个人的需求如何去满足,以及这个建筑对周边的影响。
雏燕反哺,多年后为母校设计学生宿舍
2005年,张燕姝回到东莞,进入了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成为一名建筑师。在工作的日子里,她考取了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执业资格,还获得了建筑学高级工程师职称,以专业的态度积极地投身到这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去。
她负责的的工程大部分是公共建筑,也有不少民生工程。卫生学校、万江中学、南城初级中学、教师进修学校、雅园新村等都是她的作品。或许你开车时曾经看到,又或者你正在工作、学习或生活在其中。她负责的工程,曾多次获得东莞市年度优秀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奖。
而让张燕姝感到最有意义的,是能够为母校东莞中学设计学生宿舍。"虽然这个项目只是一栋普通的学生宿舍,但为母校设计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张燕姝说,为了方便实用,她和校长、负责老师和学生都进行了很详尽的沟通。一位老师提出宿舍和卫生间的吸顶灯,晚上熄灯会有安全隐患,不熄灯又会影响学生的休息。经过深思熟虑,张燕姝在宿舍卫生间和走廊的侧墙上,设计了距离地面20公分的小夜灯,这样既满足了夜晚照明的需求,又不会影响上铺学生的休息;她还在宿舍每个床位的侧墙上做了凹槽,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可以放一些书籍和生活用品;宿舍外面本来做阳台的位置,做成了凸窗的形式,窗台下面外侧可以放置空调室外机,宽敞的窗台可以放置洗浴用品,同时,为了安全,又增加了隐形防坠网。
"在很多细节方面花了不少心思,建成后也收到了很好的反响,都说非常好用。"对建筑师来说,能让使用者满意,是对她最好的褒奖。
城市设计,让城市和生活更美好
让每一栋建筑变得实用且美好,是建筑师张燕姝的梦想。而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她的梦想内容也慢慢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变得更宏大也更丰富。
在做了将近十年的建筑师之后,她的工作重点逐渐从建筑设计转向规划技术管理和城市设计。
接触一个新的领域,张燕姝开始从各方面学习新知识,同时考取了国家注册规划师的证书。"与建筑设计相比,城市规划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整个城市,通过对空间和土地资源的调控来推动城市的合理发展。"张燕姝说,"而城市设计则是位于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大到一个城市的总体风貌,小到一步台阶一个坐凳,都可能与城市设计有关。"但在东莞,城市设计体系还尚未搭建起来,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艰难过程。张燕姝很高兴自己作为一个拥有注册建筑师和注册规划师双重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能够在东莞的城市设计工作打基础、搭框架的阶段,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希望通过城市设计工作的推进,我们能拥有更吸引人、更具代表性的城市风貌和更舒适更宜人的公共空间。"张燕姝说,在存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张燕姝在工作中要考虑更多的东西,既要保证充分发挥土地的价值,也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公众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只考虑其中一方面。
对张燕姝来说,城市是一个有机体,有着生长和发展的过程。她期待着东莞未来的城市面貌将更美好,既面向未来,又能延续历史文脉,在大步向前的过程中也能体现出对细节的追求和人文关怀。她是梦想者,更是梦想的实践者。
当自己是小蚂蚁,一点点推动社会进步
在建筑师、规划师的身份之外,张燕姝还连续两届被选为人大代表,现任东莞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和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2017年3月,张燕姝作为无党派人士,加入了东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后担任理事和参政议政专委会执行主任。
人大代表履职和知联会的参政议政工作,让张燕姝在专业之外,找到了另一个可以为她生活的这个城市服务的领域。
2016年,东莞市的一些小学校因校舍不足而停止向在校的学生提供午间托管服务。这个消息一出来,民营接送站服务火爆兴起,但民营托管机构良莠不齐、消防隐患令人担忧的问题频现。细心的张燕姝注意到家长的担忧,对此她进行了深入调研,撰写了一份十分"接地气"的人大建议。呼吁教育部门引导学校提供午间托管服务,还家长一份安心,予学生一片安全成长的环境。
这些年来,张燕姝还就养老机构的设置、社区服务、人才培养、垃圾分类等民情民生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越是深入调研,越是能了解到事情的复杂性,解决起来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张燕姝坦言,她也曾经不那么自信,觉得建议写得不够专业,所提的解决方案缺乏操作性。但她后来想明白了,人大代表不必是所提建议内容的专业人士,而是联系选民,听取和反映民情民意的人,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桥梁,重要的不是提供解决方案,而是反映群众的呼声。同时,她也欣喜地看到,很多来自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正在政府各个部门的努力下,逐步得以落实。
"我就当自己是小蚂蚁,虽然力量微薄,但也以积极的心态去推动,因为环顾四周,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跟我一样努力的小蚂蚁。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很多人一起的持续努力,终究会有用的。"张燕姝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将继续全心全意履职,倾听群众诉求,并形成建议,把每一件实事完善下去。
在未来的日子里,张燕姝希望与市知联会这个大家庭里的所有成员共同成长,一起为东莞美好的明天添砖加瓦、出谋划策,为东莞的高品质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作者:刘 燕
图片由"东莞梦"编辑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