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伯军,字林翰,号宽博斋主。1960年6月出生,毕业于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后入中国政法大学深造,研究生学历。在火箭军部队一直从事政治文化工作。现为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音乐家协会会员,中联国兴书画院驻会副院长兼执行秘书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兼丝绸之路文化国际交流中心主席,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副院长,北京陶瓷艺术馆艺术顾问等职。
宋伯军: 篆韵留馨
宋伯军先生是以篆书为主创作方向的书法家。其书风结体端庄严谨,古拙遒劲,充分地吸纳了历代篆书书法家特长,特别是近代以来金石书法家之所长,成为当代书坛之中的佼佼者。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169cmX96cm
在中国艺术的发展中,"崇古"作为一种重要的主张始终在艺术发展过程中占有一席要地。篆书的发展是与古文字发展紧密相联的。它作为篆、隶、草、行、楷五体书之首,是书法艺术中具有独立意义并独具特色的书体。特别是清代以来,"碑学"的勃兴为不断发展的篆书创作提供了充分的土壤与养分,其中就有对宋伯军创作影响颇深的吴昌硕、吴让之、赵之谦等近代书法家。这种依存传统的学习、创作思路使得宋伯军的篆书创作在书法发展历史上有着自己明确的定位与源流。
东汉·曹操诗《观沧海》 360cmX96cm
宋伯军先生的用笔中正坚挺,笔划之间流露出不俗的审美品位。对于篆书创作而言,由于篆书的法度要求,其面貌和种类很容易相互雷同。这种雷同表现为对所师法帖原迹的过分遵从。近些年来,无论是在书法创作还是在篆刻创作的展览中,以鸟虫、中山篆为核心的篆书创作一窝蜂似地涌现出来,而如宋伯军这一路以清篆为主的创作类型则日渐式微。鸟虫中山的这一创作思路本身无过,但由于这类文字的统一性强,笔法相类,作品互相拥簇之后形成的乏味感、装饰性与雷同感实则是在将篆书书法愈发地牵离"艺术"的轨道。此亦为宋的书法创作理念与思路的另一重要价值。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360cmX96cm
更为珍贵的是,在"与古为徒"的创作道路上,宋伯军并未一味地模仿与遵从,而是在以一种近乎与古人互动的方式不断前行。在其所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作中便会发现,我们总能于细微之处感受到其艺术巧思。其在坚守篆书法度和格调的同时,在结字方式以及章法布局上进行了微调。在不违背篆书创作法度的基础上,通过细节毫厘的变化与调整,同样能够将书法作品的疏密感、节奏感、对比感体现出来,充分表达了篆书作为一种书法艺术的强大魅力。
礼之用和为贵 138cmX68cm
在另一幅作品"礼之用和为贵"之中,宋伯军将自己地道的金石笔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每一笔线条的拉伸铺展上无不展示出了其对古篆意趣的深刻理解,而在章法空间上,六字分两列而布,为了增强空间上的衔接,其将名款落于双列之中、全篇之核心。这样一来,一方面使得行书小字同篆笔大字之间形成了强烈的视觉互动,在书写弹性上造成了一种强对比、强共鸣的视觉体验。另一方面,原本已经充分紧合的篆字被位于中心的小字分割开来,在疏密调节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种篇章之间若即若离却又凝于核心的视觉张力。
唐·李贺马诗选 68cmX68cm
总体看来,宋伯军的书法艺术是在其长期精研古法、古书、古文的基础上凝练而来,在其作品中又不断地能够看到其潜移默化独到的艺术格调与理解。正是这种创作根源使得宋伯军的篆书创作在当代书坛之中别具一格,长于己见,做出了自己对时代对艺术的贡献。(文\李克亮)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50cmX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