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众到演员,他们是舞台上最亮的“星”

来源:文旅中国    发布时间:2022-11-15 13:29

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是广西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覆盖面最广、参演人数最多的群众性文艺活动。11月13日,“喜庆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第十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将拉开帷幕,2600多名群众从广西各地汇集而来,一展文艺风采。“群众参与、群众创造”,10年来,以文艺会演为平台和契机,数以万计的壮乡群众走上舞台成为主角,闪耀八桂大地,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极大提升。

从观众到演员,他们是舞台上最亮的“星”(图1)崇左市器乐类节目《甜乡美》参加第三届会演 崇左市群艺馆供图

文艺会演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这些活跃在街道巷陌、田间地头的普通人成为舞台上最耀眼的存在。即使与专业演员相比,他们的表演水平还稍有欠缺,却阻挡不了他们眼中迸发的光芒和心中对文艺的赤忱热爱。

在2012年首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上,来自百色西林县那劳乡的农民业余壮戏团带来汇报演出的首个节目开场表演。自己自编自演的节目能在如此高规格的活动平台和敞亮高端的南宁剧场演出,让这群平日里面朝黄土的农民演员无比兴奋激动,以致演奏时节奏音准都有些不准。然而这个带着泥土和露珠的节目依然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群众对文艺的热爱渗透在生活点点滴滴中,也渗透在每一次会演中。在柳州市,退休文艺爱好者一直是历届文艺会演的主要参演群体,他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昂扬的斗志、不俗的实力、精彩的节目呈现,展现了柳州基层文艺的繁荣风采。比如柳州市群众艺术馆馆办舞蹈团里的阿姨们,完全把业余爱好当成了一项事业:排练无迟到早退人员,风雨无阻;每次在排练之前,大家都要过一下秤,对自己非常“苛刻”;遇到赛事,节假日,晚上不休息都加班加点排练,反复练习,做到最好。他们的执着和热情充分展现了人到老年生命不息、艺术不止的新年,以及与时俱进、乐观向上的豪情。

“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是一个面向业余团队的平台,为群众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发挥余热的平台,让我和我的团员更好地体现了个人价值。”花山骆越呗侬天琴艺术团团长严汉勇说,文艺极大丰富了队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自参加第一届群众文艺会演以来,团队从原先的15人不断壮大到现在的30人,队员们年龄结构多样化,排练、演出热情高涨,节目也不断推陈出新,成为县、市、自治区各种文艺活动和惠民演出的明星团队。

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是许多普通群众艺术梦想起飞的地方。通过一次次会演,更多的基层文化人才被挖掘、培育,更多的艺术精品被创造、传播。通过这个舞台,群众变成“明星”,才华绽放于更广大的天地。

梧州姑娘钟杏沂出身戏曲世家,曾携广西南曲《香莲传》参加第七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节目中,她一人分饰三角,交替运用子喉和平喉,恰到好处地将剧中人物香莲、苏东坡、说书人三个角色表现得惟妙惟肖。

钟杏沂坦言,以前的演出从来没有尝试过使用平喉。为了练好《香莲传》,长洲区文化馆邀请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粤剧院演员李红涛帮助钟杏沂进行排练,从表演细节、细腻度等方面帮助钟杏沂更加清晰地认识如何进行表演,如何区分三个角色,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细腻和鲜活。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钟杏沂终于凭借精湛的技艺让评委眼前一亮,一举夺得当届会演曲艺类一等奖。

“群众的参与热情增加了。”这是广大群文工作者共同的感受。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是面向基层群众的文艺大会演,参加文艺会演的演员大都来自社区、乡村、企业、机关、学校的广大基层文艺工作者,涵盖了老、中、青、少、幼各个年龄段,他们扎根人民、脚沾泥土,深入火热的百姓生活,真正感受着、演绎了群众的喜怒哀乐,展现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以前业余团队成员都是年纪较大的群众,现在已经有学生、社会各界年轻人士参与进来,丰富了队伍层次。”梧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李立骞说,由于年轻的人士加入,激活了队伍创作演出水平,有利于新理念、新创作思维的落地落实,提高了节目的可看性。

从观众到演员,他们是舞台上最亮的“星”(图2)第九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北海主会场。北海群艺馆供图

在北海,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已然成为群众艺术的盛会,从全市选拔到全区复选,10年来北海市的参演基层群众从第一届的仅24人,发展到如今每年五六百人参与投入,群众参与热情度提升巨大。每年会演的组织工作,已经从原来的临时招集转变为常态化的团队储备建设。近10年来,北海市群众艺术馆培育文化志愿团队30多支。业余文艺服务团队成为北海文化服务工作的生力军,也成为了基层文艺会演的重要参演队伍。

从观众到演员,群众站到了舞台中间。他们不再满足于坐在电视前被动地欣赏文艺节目,开始走出家门,到广场上舞起来、唱起来,让自己成为文艺活动的主角。动感的音乐、欢快的舞步,彰显出他们的文化追求,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Copyright © www.fstt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是智库成都文化研究院、国智智库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公网安备 51010602001724号  蜀ICP备17030312号-8  邮箱:editor@fsttcn.com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可信网站认证    公安备案图标   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