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言观象——中国材料表现绘画写生与转化研究展”在厦门开幕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发布时间:2024-06-11 20:10

“寻言观象——中国材料表现绘画写生与转化研究展”在厦门开幕(图1)

6月7日,由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的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寻言观象——中国材料表现绘画写生与转化研究展”在厦门市思明区中华儿女美术馆正式开幕。此次展览由国家艺术基金和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美术馆、北京艺时间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和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承办,桂林美术馆、遵义美术馆、武汉科技大学沁湖美术馆和郑州美术馆联合协办。

“寻言观象——中国材料表现绘画写生与转化研究展”在厦门开幕(图2)

观展交流现场

本次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关于材料表现绘画语言本体与时代精神关系的专题研究的重要成果。展览不仅是对中国绘画在各种新潮与主义外进行反思,也是在丰富新时代艺术语言价值体系,促进艺术创作在创新与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展览契合了中央美术学院“大美术”理念,旨在通过高质量人文与艺术创作推动现代产业升级。

“寻言观象——中国材料表现绘画写生与转化研究展”在厦门开幕(图3)

对话会现场

展览开幕式于当日上午9点在中华儿女美术馆进行。特邀嘉宾于9:00至10:00间参观展览,并于10:00至11:30举行对话座谈。在对话活动开始之前,举办了别有创意的现场创作活动,活动组委会特邀一位美术教师上台,在准备好的蓝色油画布上,用美工刀划出一道长长的切口,与此同时,背景墙上滑落下一块醒目的竖幅字幕,即本次对话活动的主题:“材料美是一切高级美的基础(美•乔治•桑塔耶纳)”。随后本次大展的策展人萧煌上台,跟大家解释这个创意行为的意义:“这一刀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哗众取宠、博取眼球。是我们策展团队多年来在学术上的深度思考与分享,是我们站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学术基点上,对艺术创作进行的本质反思与突围”。“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对卢西奥•丰塔纳的另一个维度的解读:丰塔纳先生通过一刀重新诠释了艺术的物理和理论限制。画家与受众透过切口看见了多种可能性,极简的物质材料开始说话,为画布之上无法看见的部分提供了机会,使它们从黑暗中脱颖而出。材料开始释放自身的能量和活力,来揭示看不见的区域;当材料成为语言主体,不仅仅是工具和手段时,材料自身也成为一种艺术,它以科学和非科学的方式无限接近思想创作,材料成为艺术思想的物质载体,正如我们今天在此陈示:材料美是一切高级美的基础,材料其本身就是艺术!”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绘画史,材料一直与绘画史的演进息息相关。材料一旦被赋予了人性的温度与光彩,言、象之间就有可能表达意的境界。何为丰富新时代的艺术语言价值体系?我们又为中国精神主体的当代表达探索做了些什么?这个展览就是尽其所能地回答这个问题。”萧煌先生道出策展用意。

“寻言观象——中国材料表现绘画写生与转化研究展”在厦门开幕(图4)

对话会由大展策展人萧煌主持

“琢玉工程”是中华儿女美术馆与海沧区教育局牵手多年的美育合作项目,“育美入心”是其子项目,借助这样的大展育美入心是几方共同所愿。在随后的一个多小时中,多位专家与海沧区40余位中小学美术老师就材料与艺术、材料与艺术生产力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进行了交流。对话嘉宾有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薛镭、苏州寒山美术馆馆长布达、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陈明强,此外,参展艺术家代表康昌美现场示范了纸质艺术媒介的拓印转换。活动由展览策展人萧煌主持。


“寻言观象——中国材料表现绘画写生与转化研究展”在厦门开幕(图5)

对话嘉宾发言

展览共展出 79 件作品,展览作品主题多样,包括风景、人物及各类历史遗迹的写生与转化创作等,材料形式涵盖纸本、布面以及各类绘画材料和生活物质材料,展示了艺术家对材料独特性语言的深入探索和理解。展览还配有作品的图示说明,展示了艺术家在材料使用、技法创新及观念语言上的转化与表达。

参展艺术家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列):丁志伟、王一稀、王书杰、王玉娟、王 芳、王绍强、石东玉、田 卫、代晓阳、朱世伟、任晓军、伊峻康、刘 晟、刘爱婧、祁 震、许 炀、孙 景、严梦阳、杜武杰、李 帅、李 阳、李荣林、李思彤、李 皓、李 强、林洋、杨正勇、杨 波、吴晓明、吴晨凯、邹 明、汪培利、沈小虞+吴 昆、宋 克、宋学智、张 元、张 见、张 昊、张 彦、张振江、张 静、陈明强、陈 晟、陈 琦、陈毅刚、武玉宁、武 非、岳海波、金日龙、周 毅、房立刚、胡 毅、胡本七、段亚东、姜竹青、姚尔畅、贺海锋、聂红霞、莫 芷、顾黎明、党 震、郭志刚、黄少华、黄礼攸、黄海蓉、银卓玛、康昌美、谌宏微、葛 强、韩玉壶、程向君、谢 森、谢琦、雷 波、管家庆、颜 鸿、颜景亮、潘雯清、戴苏香

“寻言观象——中国材料表现绘画写生与转化研究展”在厦门开幕(图6)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21日,期间还将举办系列公教活动。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Copyright © www.fstt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是智库成都文化研究院、国智智库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公网安备 51010602001724号  蜀ICP备17030312号-8  邮箱:editor@fsttcn.com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可信网站认证    公安备案图标   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