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政协委员提案关注非遗保护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发布时间:2018-01-31 09:08

山西:政协委员提案关注非遗保护(图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山西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中国文化观察网讯(李智兰)山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不仅是文物大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厚的宝库。截止目前,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达到116项,保护单位168个,位列全国第三。如何保护与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1月27日,在山西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针对如何进行非遗保护的问题,多位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大家认为,让非遗从历史书中走出来,走进群众中,走进生活里,才是树立文化自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有效的方式。

  修建文化场馆 打造非遗“阵地”

  “山西应该成立省级非遗展示馆、戏曲博物馆,这些都是山西文化的硬实力,是其他省份没法替代的”,省政协委员、山西省文化厅创作室主任王辉提到,要进行非遗,就要先宣传出去,为山西文化找到可供宣传的“阵地”。与许多拥有完善的教学体系与演出团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如任庄扇鼓傩戏、潞安大鼓、黎侯虎、汾阳地秧歌、太原莲花落等较为“小众”的非遗项目都在面临着传承人群断裂、后继乏人、非遗不“活”的尴尬局面。有时候就因为缺乏集中宣传场所,许多传承状况岌岌可危的非遗项目只能偏居一隅,山村野铺,根本没有条件被更多人所知晓,更不用谈及保护。

  王辉说:“山西很多非遗项目都具有代表性。”对于这些生长在田间地头,发源于百姓智慧的非遗项目来说,公众了解它们、走近它们的机会并不多,有了这个非遗展示馆后,就可以让游客看得见摸得着,还能让他们去体验,增加文化的互动性、感知力。

  除去拥有实体艺术品的非遗项目,还有诸如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等众多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们不仅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也是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剧种位列全国第一,戏曲文物资源在全国位列第一,现存的古戏台位列全国第一,是名符其实的“戏曲大省”。“有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就应该建立一座戏曲博物馆”,王辉说:“我们总说戏曲艺术没落了,年轻人不喜欢,但其实是年轻人看不到,再或者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载体,供他们了解戏曲。如果有了博物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利用新颖的展示方式,不仅吸引年轻人,也吸引少年儿童了解山西的戏曲,这样就不会存在观众断层,而这些戏曲文化的群众基础就会变得更好、更年轻。”

山西:政协委员提案关注非遗保护(图2)

  不搞形式主义 从实处保障出发

  “非遗不能重申报而轻保护”,省政协委员、陵川县人民文化馆副馆长申莉萍说。申莉萍多年从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主要关注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工作中,申莉萍委员发现,关于非遗保护方面存在重申报轻保护的问题,她说,“进入市级保护名录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资金和政策的保护,其中省级传承人政府给予两年3000元的补助,而没有进入保护名录的文化遗产随着老艺人的离世逐渐被人忘却,传承更无从谈起。”

  经过多次实际调研,申莉萍发现被遗忘在角落、濒临消亡的非遗项目并不少见。如任庄扇鼓傩戏,被称为中国戏曲研究的活化石,因年代久远,表演道具、服装缺失,傩戏一度只能依靠村民们的口口相传,上次大规模的正式傩戏活动已是20多年前;汾阳地秧歌的现状也不乐观,老艺人急剧减少,70岁以上的秧歌老艺人仅存三人,60岁以上的秧歌艺人也屈指可数。汾阳原来200多个村庄有秧歌队,而现今能组织起秧歌队的村庄不超过15个;阳城犁镜制作技艺富有特色,有自成体系的完整的工艺规范,然而如今老艺人陆续过世,技艺多己失传。据统计,阳城境内掌握坩埚炼铁和犁炉炼铁的大约有30人。掌握铁范制作的人更是寥寥。现今冶铸术的传人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集中在横河、蟒河,现今主要以种地为生,生活状况窘迫……

山西:政协委员提案关注非遗保护(图3)

  面对日趋紧迫的非遗保护现状,申莉萍建议,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非遗保护最重要是手艺人的保护,而现实生活中,基层传承人忙于生计无法保障潜心创作,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她建议,政府能对基层传承人给予更多关注,让其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专心研究非遗技艺。

  “可以将非遗元素融入文化创意产品中”,申莉萍说,近年来,山西省大力提倡文创产品,把山西文化的精神赋予到文化产品中,这需要非遗传承人、设计师协同发力,让山西文化变成“伴手礼”,文创产品的传播路径,就是山西文化的所到之处。这样既可以解决一部分非遗传承人为养家糊口而疲于奔命、难以兼顾传承与升级的问题,又可以让这些非遗文化更为人熟知,从而方便进一步的保护与传承。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经济 | 生活 | 本网

Copyright © www.fstt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是智库成都文化研究院、国智智库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公网安备 51010602001724号  蜀ICP备17030312号-8  邮箱:editor@fsttcn.com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可信网站认证    公安备案图标   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