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旅融合 促进全域旅游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发布时间:2018-04-28 18:03

  作者:李青松

  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旅游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

  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兴文”战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支撑政策不断完善,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不断推进,文化旅游品牌活动精彩纷呈,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不俗的业绩。随着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我市旅游市场规模品质将大幅提升。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全域旅游的重大意义,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加大文化旅游融合力度,提升旅游产业文化内涵和绿色含量,增加创意产品、体验产品、定制产品,发展融合新业态,增加有效供给,推动旅游业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水平。

  发掘文化资源:文旅融合的基础

  黄冈文化文物资源类型丰富,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目前境内已调查发现各类文物点5768处,文物点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普查登记非物质文化遗产6460项,代表性民间艺人约1500人。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国家级8项、省级22项、市级75项,县级467项。要依托黄冈“红色土地、名人故里、将军故乡”等特色优势,深入发掘遍及黄冈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的民间戏剧、民歌、音乐、舞蹈、曲艺、工艺、美术、文学、习俗、建筑等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我市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政治、艺术、社会及旅游经济价值,推动文旅互动、商文互融,提升我市旅游业综合利用水平。以《黄冈名人文化建设规划》为基础,以县市区为单元,发挥地方资源禀赋优势,切实加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策划,聚焦做强发展的项目支撑,大力培育领军旗舰,高起点、高品位编制全市文化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并与旅游规划相衔接、配套,使黄冈全域特色文化形成“以文为魂,以景为线,串联成片”的规模效应,将其打造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东坡文化、戏曲文化、禅宗文化、医药文化等灿若星河的文化景观,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提供重要载体。

  保护开发利用:文旅融合的前提

  依托禹王城考古遗址和黄冈老区红色文化大遗址,强化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村落等资源的保护,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大力推动禹王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入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和《黄冈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深度开发具有黄冈红色文化基因的特色文化产品,不断发掘、盘活红色文化资源,使革命文物在发展中得到保护,在保护中实现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和民宿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培育消费市场:文旅融合的关键

  依托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传统村落,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启动21个文化小镇项目规划编制与工程项目实施,推动形成“四名一体”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利用世界地质公园、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大力培育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革命文物为支撑的研学旅行和体验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着力推动我市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构建服务体系:文旅融合的保证

  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专业院团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举办黄冈文化论坛、整理出版黄冈文化普及读物,组织开展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摄影展、科普展、非遗体验展、专题讲座,创作生产以大别山人文风情为主题的文学、音乐、戏曲、舞蹈、美术、书法等各门类文艺作品,精心打磨音乐剧《大别山放歌》并组织全市巡演。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实施特色文化“云”工程,建设网上特色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集中对我市地上地下文物、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资源及免费开放的文博场馆进行全方位宣传,全力推进文化品牌建设。组建全市文旅营销联盟,推出若干有影响力的重大题材、重大活动和重大平台,统一对外宣传推介,打造更为响亮的黄冈旅游品牌。加强文化惠民便民服务,深化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全面免费开放,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开发文创产品:文旅融合的主攻方向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出版发行等特色文化产业。实施现实题材创作扶持计划,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推进“黄冈党旗红”系列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用好文化艺术基金,扶持地方戏曲创作生产。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推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时尚性、实用性、便携性旅游产品,将黄冈文化资源与地方饮食产品结合,与地方土特产结合,与传统手工艺产品结合,增加旅游购物收入。

  (作者系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县级干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Copyright © www.fstt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是智库成都文化研究院、国智智库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公网安备 51010602001724号  蜀ICP备17030312号-8  邮箱:editor@fsttcn.com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可信网站认证    公安备案图标   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