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以文促旅”,致力“以旅兴文”,山西运城市文旅事业高歌猛进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发布时间:2020-06-16 14:47
  中国文化观察网讯 (郭志清)  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山西省运城市撤地设市,开创了运城发展史上的新纪元。6月9日,在山西省运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运城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文旅局、市教育局分别就运城撤地设市20周年相关情况进行信息发布。
着眼“以文促旅”,致力“以旅兴文”,山西运城市文旅事业高歌猛进(图1)
(运城市蒲剧团“空中蒲苑”网络直播)

  其中,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胜涛介绍,2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勤劳、勇敢、智慧的五百万河东儿女,迎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解放思想、艰苦创业、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开启了运城改革发展的新时代。全市文旅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眼“以文促旅”,致力“以旅兴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产业支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运城市有群众艺术馆1座,博物馆23座,县级图书馆13座,县级文化馆13座,美术馆4座,乡镇综合文化站136个,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3196个。全市所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活动室均配备了种类齐全的文化活动器材。一个县、乡、村层层对接,场、房、器设置齐全,阅、娱、健功能完善,老、青、少皆可享用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文化惠民活动深入人心

  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创建剧目资源库,发布演出菜单,实现“菜单式”“订单式”惠民演出服务。以戏曲惠民活动为载体,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弘扬革命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从 2013年启动至今,全市22个剧团累计送戏下乡演出15600余场,实现了3196个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同时,利用市群艺馆、县级文化馆开展20多项免费文化培训,每年培训群众文化骨干达3万余人,真正实现了让基层民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目标,真正做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聚民。

  艺术精品创作层出不穷

  20年来,运城市通过举办各种戏曲大赛,不断培训人才、推出精品。先后成功举办了3届“龙门奖”、4届“菊花奖” 戏曲大赛、折子戏大赛、青年演员大赛、“新剧目老唱腔”展演赛、“以老带新·以师带徒”传承经典大赛、新创剧目大赛等活动。在选送参加全国大赛中,有7名演员获得“梅花奖”, 42名小演员获得“小梅花”,可谓名家辈出,人才济济。

  非遗传承保护硕果累累

  运城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6项,省级153项,市级319项,县级786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1名,省级187名,市级575名,县级985名。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数量和国家级、省级传承人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全市举办各项非遗活动100余次,参展项目200余个,参观人数50万人次,有效地激发了非遗的活态传承。

  文化旅游产业磅礴发展

  目前,全市共建成旅游景区(点)49个,A级景区23个。其中4A级景区11个,3A级景区5个,2A级景区6个,1A级景区1个。全市共有星级酒店15家,旅行社80家,持证从业导游587名,旅游汽车公司3家,旅游院校2所,直接从业人员30000余人。2019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人数为9771.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31.02亿元,均是20年前的七倍。

  文物保护利用成绩斐然

  全市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达到6249处,其中国保单位102处,省保单位67处,市保单位103处,县保单位3038处,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55处。国保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并且遥遥领先。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从每年200万元逐步提高至2000万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撤地设市20周年,是运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运城再铸辉煌的新起点。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坚持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以“关公文化、古中国、黄河风情”三大品牌为核心,全面叫响“游山西运城,读华夏历史”,不断开创运城文化旅游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Copyright © www.fstt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是智库成都文化研究院、国智智库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公网安备 51010602001724号  蜀ICP备17030312号-8  邮箱:editor@fsttcn.com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可信网站认证    公安备案图标   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