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神木:黄土地上奏响致富协奏曲,脱贫攻坚汇成金色小康路

来源:西部发展观察网    发布时间:2020-11-10 14:45

陕西神木:黄土地上奏响致富协奏曲,脱贫攻坚汇成金色小康路(图1)

  广袤的黄土地上,产业发展结硕果

  产业项目连成串,种植大棚形成片,路边廊道成景点,村容户貌大改观,企业帮扶显担当,消费扶贫助增收,这是神木市全市上下共同向着小康生活奋勇前进的真实写照。三年来,神木市坚定不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巩固脱贫成果,补齐扶贫短板,举全市之力高质量答好脱贫攻坚时代"考卷"。

  产业发展攥紧脱贫"硬拳头"

  羊成群,猪满舍,牛儿壮,小鸡呱呱叫,一年收入几十万元,这是栏杆堡镇西寨村脱贫户边振岗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情,如今却梦想成真。在党的引领下,边振岗一家人搭上了精准扶贫的"顺风车",依靠勤劳奋斗实现产业多点开花,脱贫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像边振岗一样,越来越多的脱贫户真切地感受到在产业扶贫大背景下带来的巨大变化。三年来,全市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57亿元,实施产业项目201个。

陕西神木:黄土地上奏响致富协奏曲,脱贫攻坚汇成金色小康路(图2)

  村集体经济切实解决了村民的农副产品销售难题

  曾经,灰昌沟村是西沟街道唯一的贫困村,全村耕地面积1100亩,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或传统种养殖业。受益于神木市精准扶贫政策,灰昌沟村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输血+造血"产业发展模式,以合作社为载体,办起了甜玉米加工厂,实现农副产品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切实解决了村民的农副产品销售难题,使农民收入比传统种植模式至少翻一番,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金秋时节,永兴街道三堂村的海红果栽植试验基地里一片"红",红彤彤的海红果实让人垂涎欲滴。海红果栽植试验项目是神木2020年林业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规划总面积800亩,主要试验品种有鲜食海红果、传统海红果、黑枸杞,以及少部分苹果、樱桃等。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村里还鼓励村民在林下套种土豆、西瓜、豆类等农作物,以短养长,以确保果林未见效益前也能够有一定的收益。

陕西神木:黄土地上奏响致富协奏曲,脱贫攻坚汇成金色小康路(图3)

  村集体经济是助农增收的"强引擎"

  产业发展是持续增收的"源头活水"。神木市通过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自主种养的"三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支持贫困群众以土地林地等资源经营权、劳动技术、订单购销等多种形式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大力发展果业、红枣、羊子、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村村都有主导产业、有项目基地、有带动企业、有增收渠道,结出累累硕果,让产业发展成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引擎。

  消费扶贫助农增收"添动力"

  神木市是优质红枣主产市(县)之一,有三千多年的红枣栽植史,红枣保存面积达23万余亩,主要集中分布于沿黄四镇,涉及枣农约1.5万户6万多人。近年来,受城镇化加速、新疆红枣冲击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神木红枣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病虫害和裂果风险加大,红枣价格持续走低,销售渠道不畅,致使枣农种植与管理枣树的积极性降低。

陕西神木:黄土地上奏响致富协奏曲,脱贫攻坚汇成金色小康路(图4)

  红枣低产园改造助力红枣提质增效

  今年,红枣丰收,神木市以消费扶贫为契机,多措并举、千方百计为红枣找销路,通过强化产销对接、拓宽销售渠道、完善带贫益贫机制等措施,号召各镇街、部门、驻神企业、红枣龙头企业、红枣专业合作社、红枣大户共同参与,根据红枣品质按照1.5元/斤的销售保护价向枣农收购红枣,以红枣销售促进群众增收,助力精准脱贫,使枣农从"卖枣难"变为枣产业可增收的新业态,目前全市通过消费扶贫帮助枣农销售红枣170多万斤。

  作为神木南部区域的红枣主产区,万镇镇通过夯实红枣促销主体责任,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干部和帮扶队伍作用,成立工作专班,做好镇域内红枣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组织和调度,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促进消费扶贫走深走实。据统计,今年10月12日至26日,万镇镇以1.5元/斤的销售保护价向西豆峪、万镇村、界牌等63个自然村收购红枣60748箱,共计303吨,并按要求配送至99家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受益贫困户368户,累计消费帮扶91万余元,为枣农增收增添动力。

陕西神木:黄土地上奏响致富协奏曲,脱贫攻坚汇成金色小康路(图5)

  消费扶贫为枣农增收增添动力

  此外,神木市还持续实施红枣低产园改造、新品种引进试验及木枣选优,大力扶持"华和实业""陕北汉""兰花花"等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红枣深加工企业,并开展了红枣低产园改造后续管理示范、林下种植中药材试验和红枣防裂果试验示范等项目,推动红枣产业与科技融合,和市场接轨。下一步,神木市将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将红枣产业由"外销拉动"向"龙头带动"转变,并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推进"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服务模式,建立红枣供销平台,及时发布红枣销售信息,开展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和"互联网+"等新型业态,促进农民增收。

陕西神木:黄土地上奏响致富协奏曲,脱贫攻坚汇成金色小康路(图6)

  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展品丰富

  在第27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彤红香脆的大红枣、天然美味的黑山羊肉、颇具特色的曼乔咖啡、颗粒饱满的五谷杂粮等主导产业产品竞相争艳,充分展示了神木市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的新经验、新理念、新模式。展出期间,吸引了众多客商驻足品尝,为神木市农产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对外展示、宣传、销售平台,提升了神木市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近年来,神木市始终坚持把消费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构建消费扶贫长效机制,搭建消费扶贫工作载体,扎实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确保消费扶贫取得实效。截至目前,累计实现消费扶贫农特产品销售总金额1.24亿元,惠及贫困人口8300余人,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企业帮扶托起群众"小康梦"

  "村里来了帮扶企业后,村民们可以就近务工,能挣稳定的工资,下班后还可以兼顾家务活,干农活和挣钱两不误,我每个月能挣4200元的工资,喂养的羊也可以就近卖给恒源集团农丰农业公司,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一大早,中鸡镇纳林采当村脱贫户李旭则便早早起床,给自家羊喂饲草、羊舍消毒,咩、咩、咩的羊叫声使这个原本安静的小院增添了几分活力,迅速打理好家务活后,李旭则便匆匆忙忙地去村里的企业"上班",开启了美好的一天。

陕西神木:黄土地上奏响致富协奏曲,脱贫攻坚汇成金色小康路(图7)

  企业帮扶让贫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愿望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神木市按照"政府倡导、企业参与、社会联动"的思路,将企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力量,全力实施"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广大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职责,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发展产业项目、消费扶贫、安置就业等多种方式实施帮扶,使贫困村稳定脱贫、低收入村持续增收。三年来,神木市141家帮扶企业结对帮扶133个贫困村和低收入村,累计投入资金1.4亿元,帮扶项目达524个。

  纳林采当村是中鸡镇最大的行政村,也是全镇唯一的贫困村。为了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该村坚持党建引领,推动镇、村、企三方联动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招商引资+三产融合+集体经济+富美乡村+双扶双脱+幸福康养"的"六位一体"复合式发展之路。通过上门"寻亲"、主动服务,村里先后引进恒源集团农丰农业公司、长青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海南航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让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愿望的同时,也为纳林采当村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陕西神木:黄土地上奏响致富协奏曲,脱贫攻坚汇成金色小康路(图8)

  企业帮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企业帮扶是稳定脱贫的重要之举,也是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李旭则的脱贫致富故事是神木市精准扶贫政策下的一个缩影。神木市"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中,通过产业共建、订单收购、吸纳就业、合作援建的方式,让像李旭则一样的更多脱贫户切实享受到了精准扶贫政策带来的发展成果。

  企业作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恒源农丰农业公司总经理乔虎堂介绍,恒源集团结对帮扶纳林采当村以来,投入8000万元,租赁土地1600亩,建成标准化羊场30000平米,自动化猪场50000平米,日光温棚10栋,饲草料基地1000亩,年出栏优质肉羊5000只、生猪5000头,生产反季节蔬菜500吨,带动当地100多户村民发展饲草种植、畜牧养殖业,每年可带动季节性用工3000多人次。

陕西神木:黄土地上奏响致富协奏曲,脱贫攻坚汇成金色小康路(图9)

  脱贫户的产业致富路越走越宽

  在纳林采当村村集体经济的葡萄大棚内,村党支部书记方建岗指着一株株葡萄树高兴地说:"今年的葡萄丰收喽,多亏了恒源农丰农业公司的帮扶,我们合作社2万多斤的葡萄有了好销路,收入达到20多万元。"从全镇唯一的"四无"贫困村,到全市的脱贫攻坚示范村,短短几年间,在招商引资企业及各级力量的帮扶下,纳林采当村通过发展葡萄大棚、饲草种植、种驴、肉羊养殖等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人均年收入由5年前的3000多元跃升至13800多元,人均增收1万元,在致富的路上阔步前行。

  黄土地上奏响致富协奏曲,脱贫攻坚汇成金色小康路。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神木市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韩艳艳)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经济 | 生活 | 本网

Copyright © www.fstt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是智库成都文化研究院、国智智库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公网安备 51010602001724号  蜀ICP备17030312号-8  邮箱:editor@fsttcn.com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可信网站认证    公安备案图标   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