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月的桂林,寒风吹,情意暖。虽然新冠疫情还没结束,但东盟各国乃至其他国家的朋友克服地域和疫情的阻碍,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投入到"五会一节"这场文旅盛会当中,分享观点,交流信息,增进友谊。
12月8日,2020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在桂林举办
与往年相比,桂林今年的文旅盛会更为盛大,第十五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第十四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2020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2020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论坛、第十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第四届"红军长征论坛"筹备工作交流会……一系列重量级的国际性文化旅游活动(简称"五会一节"系列活动)在这里集束举行,不仅证明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人文交流的日益紧密,国际社会的文旅合作日渐增多,更说明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开发前沿省区的作用日渐凸显,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在"一带一路"中乘风破浪的势头更劲。
系列高端文旅活动璀璨绽放
今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10周年和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也是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强化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的关键之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致辞指出,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友好关系源远流长。2013年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携手共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以来,双方互联互通不断加速,经济融合持续加深,经贸合作日益加快,人文交往更加密切,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桂林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国—东盟在文化旅游方面合作交流的先锋,桂林市立足广西、辐射全国、面向东盟、放眼世界,紧紧围绕"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积极打造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全力构建实施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合作平台,加强旅游合作,推动高效商务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影响日益扩大。
12月8日,第15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在桂林举行
此次由文化和旅游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办的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系列文旅活动落户桂林,已经说明桂林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中,第15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为主题,探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融合发展的形式及路径,助推中国与东盟开展文化遗产交流与合作。
首届中国—东盟文化艺术周在南宁、桂林等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设置了中国—东盟音乐之声音乐会等活动。
12月7日,首届中国—东盟文化艺术周音乐会现场
2020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以"共建'一带一路'共享数字旅游"为主题,共吸引了来自国内21个省区市、境外20个官方旅游机构以及5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家参展商参展。
2020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论坛围绕"如何深化对遗产整体性保护理念的认知""如何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现有效对接"等重点话题展开研讨。
2020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论坛
11月至12月期间,一系列国际性的文旅高端论坛、展会、节庆纷纷在桂林绽放,不同的观点、思想交融碰撞,一系列的共识、决议、成果密集达成……正如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所说,中方愿同东盟国家携起手来,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研究、文化遗产数字化等方面加强合作,为中国—东盟文化的共同繁荣,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齐心携力,共同前进。
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为达到集中力量办好活动的目的,桂林市将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等多个重量级文旅活动同期举办,在活动设置、嘉宾邀请等方面统筹安排,形成合力。这一方面既是展现桂林文化旅游资源和城市新形象的契机,另一方面,活动密集,中外嘉宾云集,对桂林的办会办展能力、疫情防控能力也是不小的考验。
如何把各大国际展会活动办好、办活、办精?桂林市分别安排会展中心和会展中心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大公馆酒店等具有承接国际性活动的大型酒店,作为"五会一节"系列活动的举办地,以便在会场布置、嘉宾入住、会务接待等方面分工协作、各尽其职。同时安排旅游大巴往返各个会场进行接驳,方便与会嘉宾能够"一站式"投入到"五会一节"的各项活动中。
在应对疫情方面,"五会一节"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进行。现场嘉宾以国内领导及嘉宾为主,邀请中国—东盟中心及东盟国家驻华使领馆官员出席。东盟国家部级领导以及国际社会和港澳台嘉宾的演讲,采取现场连线演讲或提前录制并现场播放视频等形式参与活动。
疫情安全防控是会务的重中之重。会议活动期间,桂林市在火车站、机场、入住酒店、会展中心等多个地点安置核酸检测点,与会嘉宾、参展商、记者、工作人员等必须通过核算检测方可入场。各大会场、酒店门口也同样有专人对进入的客人进行体温测量。
"五会一节"的筹办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桂林市各有关县(区)和单位 "一盘棋"的努力下,"五会一节"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彰显了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的风采。来到桂林参会的中外嘉宾,不仅近距离感受到了桂林"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的山水人文胜境,还对桂林专业的办会办展水平、细致周到的接待服务频频"点赞"。前来参加国际论坛的美国洛杉矶会议及旅游局中国首席代表常红就大赞桂林办会办节的能力。她说,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桂林连续举办国际性会议非常不容易,活动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旅游人士参会,提升了桂林的旅游形象和旅游质量。
彰显国际旅游胜地新形象和影响力
2012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桂林市市长秦春成表示,几年来,桂林市坚持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一本蓝图绘到底",强化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文旅融合、政策扶持,全力塑造"一城文化满城绿"的城市环境,形成了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桂林模式。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文化旅游行业遭受严重打击。在坚持疫情防控为先的前提下,"五会一节"的成功举办为桂林文旅复苏注入"强心剂",凸显了桂林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文旅复苏的行动力,全面展现了后疫情时期的桂林文旅产业复工复产的新面貌。
虽然遭遇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今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仍吸引了大量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涌入展馆,他们当中有每年都来旅游展拓展商机的忠实企业及买家,也有带着美好愿景初次参加并对旅游展寄予厚望的机构。旅游展期间还举办了专业洽谈会,近320家企业代表参加买卖双方一对一贸易洽谈,实现贸易洽谈超过3000场。
自2015年落户桂林以来,中国—东盟旅游展累计吸引数千家企业和专业买家参展参会,举办贸易洽谈超1.5万场次,参展商、专业观众、参观公众都逐年递增,促成一大批旅游合作和经贸往来项目。桂林以承办中国—东盟旅游展为契机,大力推动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往来,广泛开展旅游推介、文化交流、科技创新等多领域务实合作,促进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升级发展,展现了桂林新面貌新形象,彰显了桂林作为中国旅游缩影和风向标的积极意义。
旅游展上的民族舞蹈表演
已经在桂林连续举办十四届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则为桂林文旅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今年,论坛围绕"旅游复苏与转型"的主题,共同探讨交流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影响和未来发展向,为旅游业进一步复苏和创新发展提供新理念新路径新模式。通过承办论坛,桂林不断吸纳借鉴全球智慧,推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取得新经验、新成果。
如果说多个国际性会议、展会展现了桂林文旅发展的实力和潜力,那么第十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的开幕演出《漓水印画》则用艺术的手段惊艳了众人。演出利用高科技手段,以千年流传于桂林的诗、词、画为文化符号,"遥接文化之源,采撷文化之珠",用写意的手笔,带领国内外嘉宾走进了桂林文化活色生香的历史现场。
桂林升辉旅游景区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葛小勤表示,"五会一节"系列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让更多的人看到桂林真正美丽的山水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活动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带动桂林旅游市场升温回暖,提升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影响力。
据预测,桂林市2020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国内旅游消费,有望同比恢复至2019年的75%和70%,充分展现了桂林文旅产业的强大韧劲和巨大潜力。(宾阳 郭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