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在珠海举行的北京师范大学首届“数字全球化与全球治理20人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学术刊物《全球化研究(2022)》,刊物由著名学者薛晓源教授、沈湘平教授主编。薛晓源曾任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大学兼职教授;沈湘平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本次论坛和发布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重大专项课题组和中央编译出版社联合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珠海校区党委书记韦蔚倡导与会学者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出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并引用《全球化研究(2022)》发刊词中的金句——“释放全球化的善意,发挥全球化的美德”,她相信这份寄寓“善意”和“美德”的《全球化研究(2022)》集刊的创办一定会成为研究院发展的新起点,必将会影响乃至引领世界的全球化研究。
《全球化研究》年刊创刊号书影。供图:中央编译出版社
释放全球化的善意,发挥全球化的美德
——《全球化研究》发刊词
据英国社会学家罗兰·罗伯逊在《全球化百科全书》中考证,“全球化”一词,源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开始流行,90年代红遍世界,成为最为时髦的词语和媒体广泛使用的高频词。一个词语的高频率出现,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学现象,其背后蕴含了复杂的经济交往、多维的社会联系和深度的文化互动的现实语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使全球化陷入了困境。进入21世纪,反对全球化的声音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蔓延,逆全球化的分贝在不断增高。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复合叠加的今天,我们认为全球化是复数的。全球化不只是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还是多维度、多层次交融的全球化,疾病的全球化、生态的全球化、安全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全球化等,也是全球化的重要维度和研究全球化的重要视角。我们反对把全球化只视为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单极性和片面性。因此,我们认为在全球化时代,文明的理解与相互借鉴是至关重要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化解不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走向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借鉴、相互发展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全球化的未来、人类的未来指明发展方向。
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全球化的推动者和全球秩序的维护者,用自己的实力和诚意在释放全球化的善意,发挥全球化的美德。全球化的现在与未来需要更全面、立体、理性、客观的审视和观照,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人的使命”和“学者使命”。我们的刊物要为全球化的发展和研究注入更多理性的声音和客观的分析与探究,而不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与骚动。
《全球化研究》应运而生,旨在汇聚国内外一流学者的真知灼见,发出基于中国的全球化声音,把“释放全球化的善意,发挥全球化的美德”写在我们同舟共济的桅杆之上,乘着时代之风扬帆远行!(本文标题系编者所加)
中外名人为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
和《全球化研究(2022)》致辞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英国社会理论和社会学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原院长,剑桥大学终身教授)
全球化是我们时代的核心特征,以前没有哪一代人曾经像我们这样生活在一个紧密关联的世界中。但如我在以前作品中已经表明的,“全球化”是一个被广泛误解的概念,许多人仅把它理解为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毫无疑问,今天的全球经济的确是高度相互依赖的,但在我看来,全球化的核心含义远比经济这一点更加广泛,其所指实际上是所有事物更加广泛的相互依赖。较之于当今世界经济的彼此关联,人类所导致的气候变化甚至是一个更加深刻的全球化表征。
罗兰・罗伯逊(Roland Robertson)(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荣誉杰出教授、英国阿伯丁大学社会学和全球社会名誉教授)
只有本土才能让全球运转起来。如果说有一个想法正在实现全球化,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该想法已经实现同质化了。全球与同质之间的联系以及本土与异质之间的联系,是整个世界普遍存在的特征。我希望这种设想全球—本土关系的方式可以对各种方法论和主题产生重要影响,在当代具有重要意义的示例就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问题。
小约翰·柯布(John B. Cobb,Jr.)(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院院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全球化在理想上应当关怀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但是,个人的思维和行为常常并不理想,并且大多数人都在全神贯注于直接的地方性问题。大多数美国人很少能全球性地思考问题,并且没有意识到我们的领导人寻求控制和剥削整个地球所导致的种种可怕之处。我们迫切需要扩展眼界,放眼全球。世界需要真正的或真诚的全球化。但愿这种真诚的全球化会增长,同时全球性的帝国主义会崩溃。
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师范教育的排头兵,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镇,北师大珠海校区又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这些都为我们的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资源。希望研究院能以推动经济全球化、推进国家文化发展为己任,立足改革潮头,团结国内外研究力量,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文化强国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一定能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阵地。
白春礼(中国科学院原院长、院士,“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主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全球化,深刻影响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离不开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基于海量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可以发现传统研究方式下很难发现的新规律和新现象, 数据驱动的第四科研范式正在加速兴起。
郑欣淼(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
我非常赞赏: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研究初心就是“以新一轮全球化为现实背景,以文化发展战略为切入点,运用复杂系统思维,突出学科交叉优势,汇集各方资源,总结中国经验,提出新概念,建立新范式,形成新智慧,建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全球化研究中心和发展战略研究智库。”站位高远,立意前瞻,有魄力、有胆识,研究成果值得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