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梆子《太行娘亲》勇攀艺术最高峰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发布时间:2017-09-01 10:53

       看完上党梆子《太行娘亲》的首轮演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动情地说:“《太行娘亲》这部作品很好地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交融整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艺术成果,为中国革命画廊增添了一个崭新的、别具一格的英雄母亲艺术形象。”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新近创排的大型上党梆子现代戏《太行娘亲》,在入选文化部2016年度戏曲剧本孵化计划原创大戏一类作品并获得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后,又将亮相首届山西艺术节,于9月4日、5日在太原青年宫艺术中心重磅上演。

  

上党梆子《太行娘亲》勇攀艺术最高峰(图1)

  (上党梆子新编现代戏《太行娘亲》冒雨为群众演出)

  三顾茅庐:陈素琴以真诚感动剧作家

  剧本,乃一剧之本。一部戏的成功,如果剧本不扎实,在二度创作时投入再多资源,也往往难上高原,更妄论攀登艺术高峰。《太行娘亲》的领衔主演陈素琴深谙此理。陈素琴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上党梆子新一代的领军人物。在高平市人民剧团做团长时,她把剧团经营得有声有色。之后,调任“上党梆子第一团”——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所长、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有限公司经理后的三年间,陈素琴甘做“铺路石”,为剧院其他主要演员连续排演了几部大戏。但陈素琴也知道,她的生命属于舞台,属于上党梆子,作为“上党梆子第一团”的领衔主演,她有责任为上党梆子这个剧种创排新戏,在全国唱响上党梆子。在好友、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王青的引荐下,她飞抵上海,慕名拜访著名剧作家、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艺委会主任李莉。李莉是当今全国戏曲编剧界屈指可数的顶尖剧作家,她创作的京剧《成败萧何》曾包揽了文华大奖等几乎所有全国性奖项;她创作的沪剧《挑山女人》,连演200多场,让全国各地的观众热泪狂飙;她领衔创作的越剧连台本戏《甄嬛》,曾经在上海逸夫舞台创下连演20场的骄人纪录……

  

上党梆子《太行娘亲》勇攀艺术最高峰(图2)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素琴领衔主演)

  顶级的剧作家稀缺,各剧团的稿约也多,陈素琴找上门时,李莉的写戏档期已排到两年之后。然而,看似柔弱娴静的陈素琴,有着太行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她三顾茅庐,以诚相待,终于打动李莉,答应由她与编剧张裕一起为陈素琴创作一部新戏。几番脑力风暴,双方终于将创作的题材锁定为“太行娘亲”。

  选择这个题材,对编剧而言是“自找苦吃”。原因很简单,关于娘亲的题材,是中国戏曲创作中司空见惯的传统母题。这些年,戏曲舞台上的“英雄母亲”比比皆是,她们往往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舍生取义的勇敢担当。再就这样观众熟悉的艺术母题进行创作,如何将之演绎得有新鲜感、真实感和动人的感染力,确实太难了!

  然而,李莉又坚信,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娘亲们以其坚韧不屈、博大宽容、默默牺牲的代代传承,顶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娘亲”必是艺术创作之富矿。在实地采风和钻研上百万字的文字资料的基础上,剧作家以高超的技巧、满腔的热情,创作出了《太行娘亲》剧本,塑造了一位因势推动、逐步成长、性格别致、与众不同的英雄娘亲赵氏形象。赵氏从未走出过太行山深处,既具底层妇女为求生存、只顾小家的偏狭,又有善良、能干、爽朗的精神本质。当经历了一系列戏剧事件之后,赵氏终于完成了人格上的重建与飞跃,成为当之无愧的英雄娘亲。

  《太行娘亲》在晋城首演后,北京、上海、山西的专家都对剧本的艺术价值给予高度评价。著名文艺评论家龚和德认为:“《太行娘亲》新颖别致,有历史感、真实感和动人的力量,在好多地方都超越了同类题材。这部戏成功的根本原因,塑造了一位善良但有点自私的祖母,最终成长为一位胸怀大爱的英雄娘亲形象。剧作家通过细致入微的工笔刻画,凸显赵氏人物的转变与成长,从而生动具体地表现抗日战争的两重性:一方面,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我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抗日救国战争也锻炼了、提高了、团结了中国人民,否则不能赢得抗战的胜利。”

  组建一流创作团队,合力打造艺术精品

  拿到《太行娘亲》的剧本后,陈素琴立即组织了一批一流的主创人员投入创作,除编剧李莉、张裕外,她邀请上海京剧院国家一导演王青担纲导演、李秀荣、王长青担任唱腔设计,姚钥担纲造型设计等。同时,组织张晶、陈树涛、郑法根、郑俊强、侯慧琴等剧院中青年演员一起投入新戏的排演。

  国家一级导演王青是当今戏曲界中青年导演中的佼佼者,其作品曾多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精品工程奖、文华导演奖等国家级奖项。王青的导演风格节奏明快流畅,挖掘人物性格细腻深入,群众场面处理得干净利落,整体舞台呈现磅礴大气。在排练场上,王青深挖“动情戏”、“催泪戏”,不仅一次次让领衔主演陈素琴“哭晕”在排练场,也让边上配戏的演员甚至乐队、工作人员感动得热泪直流。

  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荣广润教授高度评价了《太行娘亲》的导演手法:“焦点集中,针线严密,层次清晰,节奏明快,推进流畅。”上海剧本创作中心原艺术总监郑炳辉看完首演后认为:“这是一部舞台处理干净凝炼的新戏,是一部具有强烈艺术冲击力的好戏,是一部直指人心、震撼人性的力作。”上海京昆艺术中心主任马博敏认为:“这是一部气势宏大的好戏,有戏剧张力,有艺术感染力,有着冲击艺术高峰的巨大潜力。”

  凤凰涅磐,成功塑造“这一个”的英雄娘亲

  陈素琴主攻青衣、小旦,她的“夺梅大戏”即是《陈圆圆》,她成功塑造了明眸善睐、倾国倾城的一代名妓,很多观众都会把陈素琴的舞台形象定格在“古代美女”上。事实上,陈素琴对角色有很强的领悟力,又肯下死功夫钻研人物,因此,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她都能演,在突发情况下,她都敢“钻锅”出演《佘赛花》中的杨继业,居然还能演得不洒汤不漏水。

  在《太行娘亲》里,陈素琴要扮演一位太行山的农村妇女,而且还是一位“奶奶”,一位在两个小时的演出中完成人格重建的英雄母亲,这对“啥戏都敢演”的陈素琴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上党梆子《太行娘亲》勇攀艺术最高峰(图3)

  (两代母亲)

上党梆子《太行娘亲》勇攀艺术最高峰(图4)

  (领养孩子)

  太行山深处的柳树村,赵氏好不容易盼来的孙儿铁蛋满月了,村里人都来喝满月酒。酒没了,村人叫着“根旺娘”,只听幕后回应两声“来了,来了!”陈素琴扮演的赵氏,拎着酒缸,笑逐颜开,冲上舞台。恰似王熙凤“人未至,声先来”,角儿登场,一下就拢住了观众。一段“孙儿满月我笑哈哈”,陈素琴以“风搅雪”的说唱结合方式,淋漓尽致地传递出赵氏盼得孙儿的满心喜悦。瞧她那双膝微屈、背脊微佝、手插腰间的姿态,活脱脱一个未见世面、却精明爽朗的农村妇女形象。

  

上党梆子《太行娘亲》勇攀艺术最高峰(图5)

  (孙子满月)

  陈素琴擅唱。上党梆子的声腔,高亢激越,声震屋瓦。陈素琴却深谙艺术贵在有对比,因此,她处理赵氏的唱腔,不轻易飙高音,只将最富上党梆子声腔特色的高音放在重点唱句中进行处理。柳树村的老书记张伯为保护赵氏一家,引敌离开而牺牲。在张伯坟前,赵氏有一段自诉身世、涤荡灵魂的唱段。陈素琴以清板起唱,收敛音量,引得观众屏气凝神,竖耳倾听。唱到点题的“俺当不起英雄,就当个正经奶奶胜亲娘哪”时,陈素琴亮开嗓子,推动声腔节节攀高,直穿人心。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认为:“陈素琴的唱念,极具功力,尤其擅于把控声腔艺术,擅于用声腔塑造人物。”

  陈素琴擅演。第二场中,赵氏到后山沟换小米,惊见日本鬼子因搜不出八路小孩而屠村,陈素琴唱着大板“魂飞魄散、一路狂奔逃出后山沟”上场,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当即揪住了观众的心。一进屋,赵氏唱“见亲人,忍不住,放声嚎啕”时,唱得结结巴巴,上气不接下气,直让观众为之担心:到底出了啥事了?第四场中,闻听王营长抱走了他儿子铁牛时,赵氏拔腿就追,边走边唱,边跑边想,陈素琴依据赵氏此时此刻的心理,将戏曲圆场的身段拆分组合,掰碎重捏,让技巧活化,让身段为刻画人物服务,把一个原先拒养八路军小孩铁牛到如今“追赶铁牛”的娘亲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中国戏剧》杂志主编庚续华评价说:“陈素琴在《太行娘亲》中的表演,堪称突飞猛进,令人刮目相看,成功塑造了‘这一个’英雄娘亲。她不仅会表演,而且是一个气贯全场的大演员!”

  

上党梆子《太行娘亲》勇攀艺术最高峰(图6)

  (英勇智斗)

  著名文艺评论家马也高度评价《太行娘亲》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这是近两年我看到的少有的好戏,是一部让我数度落泪、大喜过望的好戏,是一部敢向艺术高峰勇敢进军的好戏!”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Copyright © www.fstt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是智库成都文化研究院、国智智库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公网安备 51010602001724号  蜀ICP备17030312号-8  邮箱:editor@fsttcn.com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可信网站认证    公安备案图标   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