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让古戏台焕发新生机的文化人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发布时间:2019-09-30 19:21

  如果你想了解东莞人对粤曲的喜爱程度,只要去麻涌镇兰陵大戏台遛一圈就能得到答案。戏台柱子上的一对对联描绘了群众看戏的热闹氛围,"玉楼天半笙歌起,蓬岛仙班笑语和。"

  9月27日晚,兰陵古戏台广场再一次锣鼓声起,粤韵飘扬。这里正在举行"粤韵颂湾区"东莞麻涌镇"迎国庆"粤剧曲艺名家专场晚会。这个活动是第十七届东莞粤剧黄金周的重要活动之一,作为活动的导演和主要策划人,李华无疑是本场晚会幕后工作者中最忙碌的一个。

  麻涌镇兰陵大戏台是一处"古戏台",麻涌人对粤剧曲艺的热爱历史悠久。但让这个"古戏台"焕发了新生机的,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李华。2019年,她作为唯一的粤剧曲艺类艺术工作者,入选"艺起来——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

李华:让古戏台焕发新生机的文化人(图1)

("粤韵颂湾区"东莞麻涌镇"迎国庆"粤剧曲艺名家专场晚会)

  主导筹办粤剧曲艺名家专场晚会

  "粤韵颂湾区"东莞麻涌镇"迎国庆"粤剧曲艺名家专场晚会由广东省曲艺家协会和广东省戏剧家协会指导,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麻涌镇政府联合主办。当晚,国内知名粤剧曲艺名家黄俊英、倪惠英、丁凡、梁玉嵘、何萍、何宝文等联袂登台演唱粤剧曲艺经典曲目。

  晚会演出过程中,现场的观众几乎没人中途离场,他们一定要等到名家们登台谢幕合影时才散开。看到演出完满落幕,李华才略松一口气,向一个个德高望重的艺术家道别。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倪惠英是最后几个离开现场的艺术家,她对晚会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好评,对李华的导演及策划工作也连声赞叹。

  作为"中国曲艺之乡",麻涌的粤剧曲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近年来更是在品牌活动、精品创作、赛事获奖上迎来蓬勃发展。这种局面的形成,其实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积极传承与大力弘扬。李华便是为推动麻涌粤剧曲艺繁荣发展而兢兢业业奉献的践行者。

李华:让古戏台焕发新生机的文化人(图2)

("粤韵颂湾区"东莞麻涌镇"迎国庆"粤剧曲艺名家专场晚会,邀请了国内知名粤剧曲艺名家前来演出)

  用诚心与行动打动倪惠英主席

  "我只是基层文艺工作者中的一个缩影。"李华是东莞市戏剧曲艺协会副主席、麻涌镇文联副主席,她对自己在东莞文化工作上的角色和地位,常常用这句话来自谦。多年年,她在当地基层文化部门岗位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独立和主要担任组织、策划、导演的省、市、镇级大、中、小型群众文化活动共1000余场(其中省级以上共19场),这些活动获得国家级奖项12个、省级奖项15个、市级奖项5个。

  在品牌策划方面,由李华主导打造的有"香飘四季"、"古梅乐韵"(东莞十大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组建麻涌镇小英雄少儿粤剧团并担任该团负责人及艺术总监;策划完成非遗及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项目申报3个(其中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市级非遗传承人1人)。

  2018年,李华选送原创节目《华阳湖畔表群花》代表麻涌镇参加广东省第九届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荣获"金花十佳"称号;受邀代表广东省参加第二十二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喜获"金花"称号;选送节目《穆桂英巡营》荣获"金花十佳",《鬼怨》获得了"金花奖"。此外,由麻涌镇创作的32人联排大型剧目《雏鹰展翅》在比赛中获得集体节目一等奖。

  长期以来,李华对待工作就像自己的生命,爱钻研,2017年在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工作中成绩突出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优秀基层曲艺工作者"称号,2016年被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曲协授予"优秀惠民活动工作者"称号。

李华:让古戏台焕发新生机的文化人(图3)

(来自各地的市民群众到麻涌观赏"粤韵颂湾区" 粤剧曲艺名家专场晚会)

  广东省粤剧"小梅花"大赛是省知名品牌,影响力深远。后来在麻涌连续举办了两届,但谈及这项赛事筹划举办的幕后故事,李华深有感触。当年,麻涌镇政府想打造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粤剧赛事,刚好麻涌又有一个兰陵古戏台,她觉得与粤剧曲艺文化这种传统文化融合是非常好的,也是极佳的赛事举办舞台,如果将两者充分结合,必定对推动麻涌的粤剧曲艺发展有极大的帮助。说做就做,于是她跑到广州登门拜访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倪惠英,希望将"小梅花"赛事落户到麻涌举办的想法。尽管诚意满满,但却被倪惠英当面拒绝,原因很简单,"小梅花"大赛从没走出过广州,加上麻涌只是一个镇,也没有室内的大场馆。

  面对当面的一盆冷水,李华并没有轻言放弃。在后来的一次演出中,机缘巧合下她与倪惠英再次见面。李华又是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直言麻涌不仅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本土的文化工作者也是真心希望推动粤剧曲艺的发展。虽被李华的诚意打动,但倪惠英后来还是派人到麻涌"暗访",摸清了真实情况后得知麻涌的群众对粤剧曲艺的热忱程度令人惊讶,于是最终确定把赛事搬到麻涌举行。对于这么重大文化品牌活动场地首次移至一个镇里举办,李华说,只要看到群众那满足的笑脸,她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5年广东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在麻涌举行时,当地百姓一早就来到现场占位置。演出下午两点才开始,但很多群众早上八点多就已经在蹲守,不走了。"中午是老公、老婆送饭,谁爱看就蹲在那里,不动。因为一走了这个位置就没有了。"

李华:让古戏台焕发新生机的文化人(图4)

(2019年,李华入选"艺起来——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摄影/吴智勇)

  天有不测风云,当天还遭遇一场大暴雨。本想把场地移至体育馆内,但群众不乐意,因为到别的场所,担心没有位置观看了。看到这一刻,倪惠英才真正明白李华说的浓厚群众基础一点不虚。"群众太热情了,不是一般的热情。当场几个领导就拍板,下一届还要在麻涌办。"

  2016年,在李华的推动下,麻涌镇又与广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剧协合作在麻涌镇兰陵古戏台共同举办了第七届广东省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多次大项活动的成功举办,让麻涌镇粤曲品牌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了粤剧曲艺事业的"拼命三郎"

  东莞粤剧发展中心负责人陈映荷也是当选"艺起来——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的粤剧曲艺类艺术家之一,她对李华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颇为赞赏。在陈映荷印象中,她们一同外出参观考察时,李华总是和她探讨外地经验在东莞的借鉴应用,甚至每到一处,看到精彩的楹联都会拍下来集中收集供麻涌参考。有一回从杭州考察回来,李华将拍回的大量楹联照片拿给镇领导看,建议在麻涌华阳湖的亭台楼阁题写。领导认为建议很好,便马上拍板请书法家题写名联,让华阳湖增添了更深厚的文化氛围。

  "好像她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工作的事情,平时如有新的发现或灵感,她都会想办法融入到工作中去,希望让文化艺术事业有与众不同的亮点。"用心细致、聪明上进、组织能力强,是陈映荷对李华多次提到的评价。

  为了粤剧曲艺事业,李华完全是一个拼命三郎的角色,精力充沛,热情执着。工作之外的李华,还是一位粤剧曲艺方面勤奋的创作者,并收获了多项沉甸甸的奖项成果。在同事们看来,李华如果没在忙于活动策划与组织,那她一定在搞创作或者做研究写论文。

李华:让古戏台焕发新生机的文化人(图5)

(李华主持文化活动)

  李华的研究论文均来自于亲身的实践经验,并非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从她的观点和论据来看,基本是对实际案例的理论总结和提升,对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借鉴参考价值。

  例如在由她撰写并发表论文中,《水乡麻涌曲艺+旅游"擦亮中国曲艺之乡"牌匾》《改革创新是曲艺之乡建设以及基层曲艺文化的发展方向》《浅谈曲艺社团在提升城市文化形象中的功能与作用》《谈开展龙舟比赛对龙舟文化发展的作用》等4篇在《神州民俗》《曲艺》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在传承中创新,在保护中发展——浅谈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产业化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民俗与宗教问题初深》在全省论文征集中被选中,发表在广东省《文化遗产》。

  这些论文均从实现中来,又有理论高度,《刍议基层曲艺文化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广东麻涌镇曲艺文化活动引发的思考》等2篇论文在全国的众多论文中脱颖而出代表广东省连续被第二、第三届中国曲协主办的"岳池杯"专业论坛中受邀现场宣读,并发表在《中国曲艺之乡建设系列活动论文汇篇》。

  李华常年笔耕不辍,参与著作及编辑书籍近10本,著作出版《北斗星下去延安》,编辑《古梅古风》《七彩麻涌》等著作近十本,曾担任教育部基地重大课题《麻涌民俗志》审定委员会成员。

李华:让古戏台焕发新生机的文化人(图6)

(李华参与著作及编辑的书籍与音乐专辑成果)

  个人艺术创作方面,2016年,李华创作的作品《水乡故事》荣获2015年岭南音乐年度优秀作品声乐类《最佳作词奖》;2017年创作导演作品参加广东省第八届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并获十佳金花、金花、银花等奖项。2018年参与策划、统筹、导演大型少儿粤语音乐剧《钟馗捉鬼》,在广东省粤剧艺术中心公演两场,东莞玉兰大剧院公演一场,受到一致好评。

  李华认为,粤剧曲艺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如何跟上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以不被淘汰,始终是一个令人担忧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在工作中,她常常带着一种忧患意识,思考民间艺术面临的困境和突破之策。(林川)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Copyright © www.fstt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是智库成都文化研究院、国智智库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公网安备 51010602001724号  蜀ICP备17030312号-8  邮箱:editor@fsttcn.com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可信网站认证    公安备案图标   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