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传媒大学、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协办,中国传媒大学人文社科学部承办的“国际文化市场高峰论坛暨《国际文化市场报告2018》发布会”于12月1日在中国传媒大学顺利召开,当天下午举行了“国际出版产业格局与中国出版产业未来发展”分论坛。中国传媒大学副研究员王娟担任本次分论坛主持人,嘉宾分别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杨玲,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语言与战略传播研究所所长何辉教授以及阿里文学副总裁、总编辑周运。
本次分论坛探讨了中国出版“走出去”视角下的中国图书发展问题。专家学者们就如何能够在新时代,推动中国出版业高质量的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展开了分享与讨论。
杨玲社长认为我国出版“走出去”虽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中国出版距离真正融入主流国际市场仍有很大距离。中国出版国际化面临着几大挑战:一是出版企业主体地位缺失的问题。二是考核机制重“量”不重“质”,对走出去的产品缺乏考核和反馈以及事后的评价机制的约束。同时,图书市场的品种结构失衡,且原创能力不足。三是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壁垒造成中国图书在国际市场上的文化折扣问题。
基于以上几点挑战,杨玲社长提出中国出版国际化应走自我塑性的内向国际化发展道路,应当在密切跟踪国际文化市场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国外出版资源进入产业链条中;出版理念应从“文化宣传”走向“文化传播”,鼓励原创,激发作品的原创性;在内容上要寻找文化共同点,提高中国图书的世界亲和力,并立足文化认同感,关注海外来华群体的图书市场。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语言与战略传播研究所所长何辉教授
何辉教授首先重点介绍了基于2017年最新数据的中国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其呈现的特点。其次,何辉教授以《红楼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体》等图书在海外传播的实践为例,分析了中国图书在海外传播过程中的国际影响和途径探索。关于中国图书对海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海外图书业的影响。海外图书业对中国图书的认可程度在增加,海外图书的产业已经跟中国图书出版产业渐趋融合;第二,表现在文化的影响上,尤其是传统文化影响力非常强大,不容忽视。第三,当代小说有利于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第四,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作用。中国图书通过海外传播拓宽了国家形象塑造的途径,有利于形成丰富立体的国家形象,加深了国外读者对中国的了解。中国政府推进的学术外译也有利于塑造“学术中国”的形象。
阿里文学副总裁、总编辑周运先生
周运先生通过网络文学发展的时间轴,详细解读了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学传播和国际化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和节点。网文的PC时代,也就是1.0时代,以个人PC电脑发展为基础,是以按字卖钱为模式的“内容为王”时期;2.0时代是2010年前后,以手机作为阅读基础的“渠道为王”时期,商业运作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当今的3.0时代就是“用户创造内容为王”的IP时代,娱乐、互动形式更多样化。
关于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论战,周运认为未来网络文学的发展需要与传统文学适当融合。目前阿里文学同优酷和阿里影业等兄弟公司推出了“HAO”计划和“A计划”,希望文学的影视转化更多关注网文的故事性和IP转化的精准度。同时,网络文学出海不能被资本绑架,需更加务实,拒绝形式化,结合国际上日韩的成功实践,通过文漫联动形式的传播效果最佳。此外,需要重视技术进步在网文产业中的作用,目前人工智能在网文审核、防止抄袭环节已经发挥重要作用且效果显著,未来还将给从业者带来更多的“惊吓”和惊喜。
本次分论坛,到会嘉宾与参会专家学者从学界的理论解读、业界的经验分享等方面对国际出版产业格局与中国出版业未来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