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吕氏琉璃讲述千年文明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发布时间:2019-08-16 15:04

  河东大地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在这深厚的黄土文化中盛开着一支艺术奇葩一吕氏琉璃。中国的琉璃起源于何时有待考证,考古上发现最早的是宝鸡市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墓葬里的琉璃珠和琉璃管,琉璃最早大量施用于建筑是大同北魏时的宫殿。山西琉璃一直比较发达,这一点可反映在我省历代古建筑屋顶的琉璃构件上。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山西省民间本有不少代代从事琉璃艺术的宗族。由于封建统治者的阶级偏见,琉璃技术人员社会地位低,经济来源得不到保障,再者受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如烧制琉璃需要含有铜、锡、铅、锰等的原料,甚至所说有的还要用黄金,造价昂贵,除了古建筑大量使用外,人民日常生活上使用的不多,致使琉璃得不到发展,有些擅长烧某种琉璃颜色的宗族失传。例如山西阳城乔氏棕色琉璃在解放前后已失传。

河东吕氏琉璃讲述千年文明(图1)

  吕氏琉璃为何没有失传?这是因为有当地商品经济的环境和特殊的历史背景。吕氏世代居住在山西省河津县城西三里的东窑头村,这里制陶业十分发达,全村大多数人从事烧制陶盆、罐、脊兽、角兽、瓦等工作,再把产品销往外县。到八十年代的今天,已形成一套私营的供产销专业体系。吕氏烧制琉璃,有一个特点,就是人随生产走。生产作坊和窑坊是游动的。不管哪里有古建工程,需要琉璃制品,吕氏生产人员就到各地古建施工现场就地塑坯烧制。去上一年半载,活计完了,再回到家里自己烧制陶器。偶尔也烧一些民用琉璃制品,随产随销。这就从经济上为吕氏提供了供产销专业体系。吕氏有工地烧制琉璃则出去干,也烧一些民用琉璃,这就从经济上为吕氏提供了保障。再者,唐朝薛云贵出生于河津县,传说由于他的功勋河津县受过皇封,家家屋脊上可安的施脊吻、脊兽、脊刹。我们去河津县出差,看到无论新房旧房确实都是这种情形,不过都是陶质的而不是琉璃的罢了。封建社会这种脊饰在别的地方是没有的。吕氏无论在外干活或是在家干活都可以时时塑这些器形。并得以保持在全国同行业中竞争的实力。第三个原因是:山西地理条件优越。襟山带河,政治上相对安定,并且矿产丰富,小商品经济发达,人民殷实。作为精神寄托的寺庙自然香火旺盛,古建筑得以常常翻修,琉璃活也就增多。吕氏烧的琉璃颜色又正好符合官方规定的古建筑屋顶颜色。

  新中国成立后,琉璃业在一些大城市由国家或集体组织经营,很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吕氏是我们山西省独此一家以琉璃为业的宗族。他们能烧制的颜色品种有黄色、绿色、棕色、紫色、白色、黑色等,但最手的是孔雀兰色;此色凝聚着几代人的智慧与汗水,体现着吕氏工艺的独特风格,即布釉均匀、细腻,色调鲜艳纯正,可达到与兰孔雀羽毛相差无几的地步,又光泽晶莹,在阳光照下闪烁着宝光。有没有宝光也是评价工艺水平的标准之一。在器形种类上,他们除了烧制琉璃瓦、脊、鸥吻外,还烧制琉璃照壁、手炉、狮子等。每件制品都体现出吕氏的艺术水平。

河东吕氏琉璃讲述千年文明(图2)

  吕氏琉璃也有其保守的一面,几代以来都是父子相传,在血缘亲族的基础上也收几个徒弟,但跟着干几十年,只传授几种颜色的烧制工艺或者几道工序,不全传授。这就不能集思广益,束缚了工艺技术的快速提高。再者对年轻的一代缺乏科学培养,现在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富裕,应该让他们自费到高等院校艺术系进修雕塑艺术,以及学习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把工作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不然,长期下去会被当今电子时代高科技所淘汰。

  吕氏琉璃起于何时?据今当家人吕宏建谈:琉璃技术传至他已有七代之久,他的祖先初学于本村冯氏,冯氏无后代,这门技术就全部传给了吕氏,他们为冯氏养老送终,每逢清明节琉璃到其坟前扫基和祭奠一番,可见他们的师徒情谊深厚。冯氏从何地迁来,从何师学艺就不得而知了。吕氏一代二代因岁月久远已记不清名字了,他说能从家谱上查到这些名字。从三代开始,吕氏宗族传授序列是:三代吕时熬→四代第三子吕长泰→五代次子日银管→六代次子吕焕文→七代长子吕宏建、次子吕宏财。每代按通常三十年来计算,从吕宏建出生的1924年往前算起,六代为一百八十年,吕氏硫璃当始于清代雍正朝未年,乾隆朝初年(约公元1734年)之间。吕宏建谈的世系,一至四代还找不到佐证的材料和人。县志上也不见这方面的记载,一是因为硫璃技术人员社会地位低;二是名气不大,规模不大,历次修县志时均无记载。第五代吕银管能找到佐证的人和实物。但我们可以推想,孙子干这行业,人手不够用,爷爷、父亲来帮忙是合乎情理的,这就可以确定第三代、第四代起码也从事过琉璃工作。吕氏每代兄弟中不是全都从事琉璃业,有的嫌整日在外奔波,愿过平静日子,在家务农或经营制陶业等。

  吕氏琉璃的技术发展经过几代的苦心钻研和无数次试验,在材料配方上和炉窑火候都达到了上乘水平,到吕银管这一代已渐有名气了,传至吕焕文技艺又有新的提高。我省见过他的文物工作者都称赞他的制品,形态逼真,色彩艳丽纯正,活计比他父亲吕银管做的好。他又突破了父子相传的传统,招收了几个徒弟,除两个儿子外,还有吕阮忠、陈万金、吕吉存等,扩大了家庭作坊的规模。吕焕文,吕宏建在吕氏琉璃技术发展上起过一定作用,现把他两人的生平简介如下:

  吕焕文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农历九月二十三,卒于1970年正月初一享年73岁。他从小天资聪,所学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集吕氏几代经验之大成。不但在釉色配方上有独到之处,而且在造型上也比例适度、维妙维肖,除能塑制人物、鸟兽、花草等造型外,最擅长塑大小硫璃狮子。1958年曾代表山西硫璃界参加北京民族文化宮屋顶琉璃装饰方案的有关会议。一生活动范围在山西晋南和陕西省、河南省部分地区。从事过的古建筑工程主要的有:河泽县九龙头、水济县娘娘庙、解县关帝庙、万荣县飞云楼、秋风楼、稷山县法王庙、临汾关帝庙、古楼、曲沃县曲村大楼、陕西小合阳县文庙,河南省巩县回郭镇宋陵等。

  解放后,1956年手工业改造时,他与徒弟的加入河津县土陶生产组,人民公社成立时改名为土陶厂,1959年到太原为省博物馆烧琉璃,1960他与徒弟十余人都正式转为太原市房地局基建处下属琉璃厂技术工人(当时厂址在剪子湾)。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各行业都经费紧缩,他于1961年退职回家。他有子三人,长子次子前已说过,三子吕宏源在家务农。

河东吕氏琉璃讲述千年文明(图3)

  吕宏建生于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农历九月初三,十五岁前上过几年私塾,然后一直随父学艺,受到父亲的真传,又富有开拓精神、平时善于交际,爱好戏剧艺术。由于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见多识广、心细手巧,所以能全面地继承父亲的技艺,把经营活动的范围扩展到全省。并紧随科学发展的步伐,不局限旧的传统工艺,不断采用科学新技术新设备。如太原钢铁公司生产出新设备金属粉碎机,他急忙赶去参观样机,询问机器性能及工作原理、以便相应地应用到琉璃配方工艺上。在炉窑温度观测上采用红外线测温仪。在模型制作上采用石膏翻模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大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现在他已把技术传给长子吕彦堂,三子吕谚荣。

  建国前后他随父亲辗转各古建工地,1960年他也在太原琉璃厂工作,这期间在厂里为太原迎泽公园藏经楼和晋祠补烧过琉璃构件。1961年吕宏建也退职回家,时值芮城县永乐宫搬迁、他到该工地烧制琉璃,1964年活完后回本村烧制陶器,1973年与师弟吕阮忠到洪洞县广胜寺工地烧制琉璃和瓦件、1979年省文物工作委员特为二人申请省委领了导批准后正式转为技工。1980年转调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工作。吕宏建今虽已达67岁高龄,但身体仍很硬朗,有关领导考虑到他专业的特殊性,至今仍让他在各工地第一线工作。

  吕氏琉璃队伍现在又有新的发展,在亲戚关系的基础上,人员增加到十五六人,而且更年轻化,又比老一辈人有文化。在设备上购置了粉石机、半自动陶轮机、特制了许多型号的木质模具。在工地上人员有专门的分工、制定了很细的工艺流程。这支队伍的特点是精、快好,根据工地大小多少,能分能合,机动性强。我在永济普救寺亲眼看到他们,从选土,搭棚、因坡造容,很快形成一条流水线作业,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他们这几年已多次圆满地完成了与古建工地订的合同任务。今后,随着我国各行各业改革的春风,愿河东大地这支民间奇葩代代盛开下去。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Copyright © www.fstt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是智库成都文化研究院、国智智库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公网安备 51010602001724号  蜀ICP备17030312号-8  邮箱:editor@fsttcn.com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可信网站认证    公安备案图标   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