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肉夹馍破圈潮玩 中外青年争当“长安打馍人”

来源:文旅中国  作者:秦毅  发布时间:2025-04-29 17:00

五一假期到来之际,陕西西安非遗美食袁记肉夹馍以一场别开生面的“馍力狂欢”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这场活动将陕西非遗美食与中外青年的体验制作相融合,让传统肉夹馍焕发出新的魅力。

非遗肉夹馍破圈潮玩 中外青年争当“长安打馍人”(图1)

非遗技艺互动:中外青年共探馍艺奥秘

4月29日,一场以“非遗肉夹馍制作技艺”为核心的文化体验活动火热开启。来自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的留学生走进袁记,体验制作非遗美食肉夹馍。

活动现场,袁记肉夹馍联合创始人陶海翔,向中外学生拆解制馍哲学:“揉面要‘三醒三揉’,烤馍需‘文武火控’。”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留学生米娜举起自己揉的面团感叹:“原以为打馍像做面包,没想到每道工序如此复杂。”

非遗肉夹馍破圈潮玩 中外青年争当“长安打馍人”(图2)

绝活展示环节成为视觉焦点:摔面成饼,面团在案板上发出“啪嗒”声响,12秒内完成擀制、定型、入炉三连动作。当金黄酥脆的馍坯出炉时,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艾古丽惊呼:“这比看魔术还过瘾!” 在师傅的亲授下,留学生做出自己的第一个肉夹馍。

非遗肉夹馍破圈潮玩 中外青年争当“长安打馍人”(图3)

跨文化体验:留学生店长的趣味挑战

“三秦套餐,嫽扎咧!”活动当天,袁记肉夹馍门店里时不时传来夹杂着各国口音的陕西话。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乌胜利和中国青年李西西搭档担任“一日店长”。乌胜利用不太标准的手势比划,引导顾客点餐,一个馍3两肉,爆肉夹馍好吃。“有位顾客点了我推荐的‘爆肉夹馍+鸡汤馄饨’组合,原来美食真的能跨越语言。”

街头互动环节更显文化碰撞:留学生们改编Rap,“馍夹肉,肉香馍,碳水快乐香香香”的歌词引发全场大合唱。活动结束后,留学生兴奋地展示“长安打馍人”的贴纸说:“这次活动很有意义,我要分享给我的同学们,让他们知道中国老字号美食有多酷!”

非遗肉夹馍破圈潮玩 中外青年争当“长安打馍人”(图4)

老字号破圈:让非遗成为“可参与的生活方式”

作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袁记肉夹馍40余年如一日坚守手工打馍工艺,也被认定为西安老字号。未来,将联合校企推出“非遗技艺传承班”培训,将手工打馍技艺从地域符号升级为全国性的非遗体验项目,让更多人通过“手上功夫”理解陕西文化的“劲道”内核。

非遗肉夹馍破圈潮玩 中外青年争当“长安打馍人”(图5)

近年来,袁记肉夹馍也在跨界合作领域积极探索。2025年,袁记以“商文旅融合”为战略支点,走进景区、商业、学校等场景,全力推进品牌战略升级,形成“以食带旅、以旅促食”的良性互动模式。

非遗肉夹馍破圈潮玩 中外青年争当“长安打馍人”(图6)

从手工打馍的技艺传承,到跨文化场景的创新设计,袁记肉夹馍五一活动的火爆,印证了老字号破圈的关键密码——让文化可触摸、让传统可参与。正如活动现场一位老顾客的感慨:“小时候跟着爷爷吃馍,只觉得香。今天带孙子来体验打馍,才明白这馍里藏着咱陕西人的韧劲儿。”

如今的袁记肉夹馍,早已超越传统餐饮范畴,正以“非遗+潮玩+国际化”的复合姿态,向世界递出鲜活的“陕西文化名片”。袁记肉夹馍董事长靳金矿表示,老字号的生命力,在于守住“手工温度”的同时,学会“用年轻人的语言讲故事”,让非遗传承成为现代人愿意分享、乐于传播的生活方式,这才是老字号该有的样子。

[责任编辑:Tourism Editor]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经济 | 生活 | 本网

Copyright © www.fstt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是智库成都文化研究院、国智智库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公网安备 51010602001724号  蜀ICP备17030312号-8  邮箱:editor@fsttcn.com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可信网站认证    公安备案图标   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