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新型人才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发布时间:2019-07-15 15:16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法学、党的初心和使命、人才教育、公共文化、经济管理现代化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尤陈俊:确立中国法学的自主性还应增强问题意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尤陈俊表示,当今国际学术交流日益深入广泛,很多国外法学研究成果甫一问世便能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国内法学研究者去国外学习交流的人数也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一些研究者的法学问题意识也受到国外学术的束缚。如果研究者以他国的制度背景、法律案例和法学理论作为评判标准和主要论据,对中国某个问题发表看法、展开论证,就容易提出偏颇结论。其实,法学知识生产受到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现实情况等的深刻影响,唯有从中国的法律问题出发,回到中国的实际语境中去概括话题、提出命题,才能打造具有自主性的中国法学,增强中国法学在知识和理论生产上的竞争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

  【刘振江:从三个逻辑认识党的初心和使命】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振江认为,为了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第一,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有强大的自我革命精神和自我纠错能力,从而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阶级基础、理论指导、道路选择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正确性。第二,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从实践逻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敏锐洞察了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将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经济日报》

  【王永生:新型人才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长王永生认为,新型组织形态需要新型人才,新型人才也需要新型的教育来支撑。事实上,当前的高等教育作为人才的供给方,确实正在以支撑引领国家现代化为目标,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企业组织变革的迫切要求为出发点,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宽广的视野,推进自身的变革,实现内涵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促进教育和产业、创新的有效链接。更新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走出的改革第一步。2018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鲜明地提出“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教育理念。“四个回归”是要求高等教育实现“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要求发展厚重的本科教育,打牢人才成长的根基。不仅要关注显在的知识和能力,更要关注潜隐的人格和价值;同时把人才培养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使培养的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仅仅是“单向度的技能型人”。高等教育为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正在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突破,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胡守勇:把融入生活作为提高适用性的根本】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胡守勇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蕴含着政治和社会功能。只有通过优质、时兴、符合群众“胃口”的供给,让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融入贫困群众的日常生活,才能发挥其“扶志”“扶智”作用、提高服务适用性。应以贫困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重要依托,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使其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完善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和服务供给机制,从制度层面防范以文化扶贫为名,向贫困地区群众捐赠或兜售低质、陈旧的文化体育用品,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向贫困地区投放不适用的文化体育产品和服务。

  摘编自《湖南日报》

  【王金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特征的四个方面】

  王金会认为,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提高经济的管理水平,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国家的未来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对经济管理现状及现代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对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改善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因而,对经济管理方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一是制定富有创意的经济管理政策。经济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发展的未来趋势离不开创新发展,创新式发展才能使经济发展更胜一筹。二是学习外来优秀经验。补足我国在经济管理方式尚存的不足之处,促进经济发展。三是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互联网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去,经济管理方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也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同时,互联网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使管理方式趋于自动化,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也更加的方便和快捷,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四是以人为主体进行管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影响着经济管理方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重视人才培养,重视管理团队建设,制定符合人性化的政策和制度。在注重管理者的同时,也要重视管理对象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反馈。

  摘编自《吉林日报》

  (光明网记者李贝整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cultural editor

Copyright © www.fstt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是智库成都文化研究院、国智智库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公网安备 51010602001724号  蜀ICP备17030312号-8  邮箱:editor@fsttcn.com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可信网站认证    公安备案图标   认证